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,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,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,治疗难度增大。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的王菊勇医生强调,重视结直肠癌筛查,掌握早发现的秘诀,是守护肠道健康的关键。
哪些人需要重点筛查?
王菊勇医生指出,以下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,应重点进行筛查。年龄在 50 岁及以上人群,随着年龄增长,肠道黏膜发生病变的风险逐渐增加;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,遗传因素会使患病风险显著升高;患有结直肠息肉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患者,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刺激,恶变的可能性较大;长期吸烟、饮酒,饮食习惯不良(如高脂肪、低纤维饮食),以及肥胖人群,也更容易受到结直肠癌的 “青睐” 。
常用的筛查方法有哪些?
粪便潜血试验
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、便捷的初筛方法。该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肉眼无法看见的微量血液,来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情况。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肿瘤表面可能会出现破损出血,从而导致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。不过,一些其他肠道疾病如痔疮、胃溃疡等也可能引起粪便潜血阳性,所以当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时,需要进一步检查。王菊勇医生建议,一般人群可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,高危人群可缩短检查间隔。
直肠指检
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。医生通过手指直接触摸直肠,能够发现距离肛门 7 - 10 厘米范围内的肿瘤、息肉等病变。虽然直肠指检无法检查到整个结直肠,但因其操作简便、费用低,对于发现直肠下段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,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和大规模筛查。
肠镜检查
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最准确、最有效的方法。它通过将肠镜从肛门插入,直达结肠末端,能够清晰观察整个结直肠的黏膜情况,发现微小的息肉、肿瘤等病变,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病理活检,明确病变性质。王菊勇医生表示,对于高危人群,建议每 5 - 10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;若在检查中发现息肉等病变,需根据具体情况缩短复查时间,及时处理病变,预防癌变。此外,无痛肠镜技术的发展,大大减轻了患者检查时的痛苦,让更多人能够接受这项重要的筛查。
粪便 DNA 检测
粪便 DNA 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无创筛查方法。通过检测粪便中脱落的肿瘤细胞 DNA,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的风险。该方法具有无创、便捷的优点,但目前检测费用相对较高,且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,可作为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。
筛查后的注意事项
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异常,如肠镜检查发现息肉,不必过度惊慌。王菊勇医生介绍,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,通过内镜下切除等治疗手段,可有效预防其癌变。切除息肉后,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,观察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。而一旦确诊为结直肠癌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,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,治愈率较高。
结直肠癌筛查是实现早发现、早治疗的关键环节。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王菊勇医生呼吁大家,尤其是高危人群,一定要重视结直肠癌筛查,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法,定期检查,做到早发现早安心,为肠道健康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