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徐浦中医医院 > 中医肿瘤科 > 胃瘤 >
总感觉 “胃里有气”,打嗝打不停?别只当是胀气,警惕胃癌
来源:上海徐浦中医医院阅读量:

很多人频繁出现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不停” 的情况,会默认是饮食不当、消化不良引发的 “普通胀气”,自行吃助消化药缓解,却忽视了这一症状可能暗藏胃癌风险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张晖指出,偶尔的胃胀气、打嗝多为良性问题,但长期、顽固的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不止”,尤其伴随其他异常时,别只当是胀气,需警惕胃癌 —— 肿瘤影响胃部功能时,常以这类 “不典型症状” 早期预警。

长期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”,不只是 “胀气”

张晖主任解释,“胃里有气”(腹胀)、打嗝(呃逆)的成因分 “良性” 与 “潜在恶性” 两类,核心区别在 “持续时间” 与 “诱发因素”:

良性情况:多与饮食(如吃太多产气食物、吃饭过快吞入空气)、情绪(压力大导致胃肠动力紊乱)、良性胃病(如胃炎、胃食管反流)相关,症状多 “偶尔发作”“诱因明确”,调整饮食或服用助消化药后 1-2 天可缓解;

潜在恶性情况:若胃癌肿瘤压迫胃壁、阻塞胃腔,或侵犯膈肌、影响胃肠动力,会导致胃内气体排出受阻,引发持续腹胀、频繁打嗝 —— 这类症状多 “长期存在”(超过 2 周)、“无明显诱因”,普通药物无法缓解,且可能逐步加重;

关键:勿凭 “常见症状” 主观判断为 “胀气”,需结合 “症状持续性”“伴随表现” 排查深层原因。

 

 

为何胃癌会导致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不停”?

胃癌早期或进展期,肿瘤可能通过 3 种方式影响胃部功能,引发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”:

肿瘤阻塞胃腔,气体排出受阻

若肿瘤生长在胃窦部、幽门部等胃出口位置,随肿瘤增大可能部分阻塞胃腔,导致胃内食物与气体排空变慢,气体积聚在胃内,引发持续腹胀(“胃里有气” 感);同时,胃内压力升高可能刺激膈肌,导致频繁打嗝,且打嗝多 “不易止住”,与普通胀气的 “短暂打嗝” 不同。

肿瘤影响胃肠动力,消化功能紊乱

胃癌可能破坏胃壁的神经与肌肉组织,导致胃肠动力下降,食物消化、排空速度减慢,在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,加重腹胀;同时,动力紊乱会让胃内气体与内容物易反流,进一步诱发打嗝,形成 “腹胀 - 打嗝” 的恶性循环。

肿瘤侵犯膈肌,引发 “顽固性呃逆”

若肿瘤靠近膈肌(分隔胸腔与腹腔的肌肉),或通过淋巴结转移侵犯膈肌神经,会刺激膈肌出现不自主收缩,导致 “顽固性呃逆”—— 表现为打嗝频繁、持续时间长(数小时甚至数天),夜间也可能发作,严重影响睡眠,且常规止嗝方法(如喝水、憋气)无效。

张晖主任:出现这类症状,警惕 + 排查分 2 步

先看 “3 个伴随信号”,区分良性与风险

若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” 的同时,伴随以下 1 个及以上信号,需高度警惕胃癌,立即就医:

伴随上腹部隐痛(无规律、药物无效);

伴随食欲下降、体重莫名减轻(1 个月降 3 公斤以上);

伴随大便颜色变黑(柏油样)或性状改变(变稀、变细);

优先做 “胃镜检查”,明确病因

就医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做胃镜检查 —— 胃镜能直接观察胃内情况,若发现肿瘤、溃疡等可疑病变,可同步取活检明确性质,是排查胃癌的 “金标准”;切勿仅做腹部超声、钡餐检查,这类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胃癌,易延误诊断。

张晖主任:日常预防,减少 “胀气” 与胃癌风险

避免 “产气 + 伤胃” 饮食:少吃豆类、洋葱等易产气食物,避免过烫、高盐、腌制食物,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;吃饭时细嚼慢咽,避免吞入过多空气;

出现症状别拖延:若 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” 持续超 2 周,即使无其他不适,也建议做胃镜排查,尤其 40 岁以上、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,早发现早干预,胃癌早期治愈概率可达 90% 以上。

“胃里有气”“打嗝” 虽常见,但长期顽固不缓解时,别轻易归为 “胀气”。“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,可能是胃癌的早期预警 —— 重视不忽视、排查不恐慌,才能及时捕捉健康隐患,守护胃部健康。”
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
  • 胃胀、反酸?别只当是胃炎!张晖主任:
  • 胃癌一发现就是晚期?身体发出的 4 个
  • 年轻人突然胃痛、体重骤降?别只查幽门
  • 总感觉 “胃里有气”,打嗝打不停?别
  • 浦东新区上南路4091号

    11号线三林站6号口出/6号线上南路站2号口出

  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
    首页

    咨询

    电话

    自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