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季节,不少女性被皮肤干燥、掉皮困扰,频繁涂润肤露、敷补水面膜却治标不治本,甚至越补越干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孙卓君主任指出,女性秋冬皮肤干、掉皮,根源不是 “表层缺水”,而是体内 “阴虚津液不足”—— 津液无法濡养肌肤,才会出现干燥、脱屑;“滋阴润燥膏方” 能从内补充津液、滋养脏腑,既改善身体阴虚状态,又让皮肤从根源获得水润,实现 “补身 + 护肤” 双重效果。
秋冬皮肤干,根源是 “阴虚津液少”,不是 “缺护肤品”
孙卓君主任从中医角度解析,秋冬皮肤问题与季节特性、女性体质密切相关:
季节因素:秋冬气候干燥,人体水分易通过呼吸、皮肤蒸发流失,若体内津液储备不足,无法及时补充流失水分,皮肤就会因 “失养” 变得干燥、粗糙;
体质因素:女性因月经、熬夜、压力大等,易出现 “阴虚”(津液、阴血不足),尤其 30 + 女性,阴虚问题更明显 —— 津液是肌肤的 “天然保湿剂”,阴虚则津液亏虚,皮肤失去濡养,不仅表面干燥、掉皮,还可能伴随口干、眼干、便秘等全身阴虚症状;
误区:护肤品只能暂时锁住皮肤表层水分,无法补充体内缺失的津液,若只靠外在涂抹,忽视内在调理,皮肤干燥问题会反复出现,甚至随秋冬季节加深而加重。
“滋阴润燥膏方” 如何养出好皮肤?滋阴 + 润燥,内外同调
“滋阴润燥膏方” 并非单一 “补水”,而是围绕 “补津液、养脏腑、润肌肤” 定制,适配秋冬女性体质:
核心配方逻辑:滋阴为主,兼顾生津与健脾
基础方以 “滋阴润燥” 为核心:用麦冬、玉竹、石斛(经典滋阴组合)补充体内津液,为肌肤提供 “源头水分”;搭配南沙参、天花粉生津止渴,改善口干、皮肤干的表层症状;加入茯苓、山药健脾,因 “脾为津液生化之源”,健脾能促进津液生成,避免滋阴药滋腻碍胃,实现 “滋阴不滞脾、润燥不伤正”;
优势:兼顾补身与护肤,温和无负担
针对不同体质微调:若皮肤干伴明显脱屑(阴虚偏重),加生地黄、玄参增强滋阴力度;若伴便秘(津液不足致肠道失润),加火麻仁、柏子仁润肠;即使脾胃虚弱、易腹胀的女性,因含健脾成分,服用后也不会出现消化不良,适合长期调理;坚持服用 1 个月,能逐步改善阴虚状态,皮肤干燥、掉皮会明显缓解,摸起来更水润有弹性;
不止润皮肤,还能改善全身阴虚
除护肤外,膏方还能缓解秋冬阴虚引发的全身不适:如改善口干舌燥、眼干疲劳、夜间盗汗、便秘等,让身体从内到外保持水润状态,精力也更充沛,实现 “一膏多调”。
服用 “滋阴润燥膏方”,孙卓君主任给 3 点建议
选对服用时机,贴合秋冬节奏
建议从入秋(9-10 月)开始服用,早于皮肤干燥加重期(11 月后),每天 1 次,每次 1 小勺(温水冲服),饭后 1 小时服用,既利于津液吸收,又减少对脾胃刺激;若夜间口干、皮肤干明显,可睡前 1 小时加服半小勺,辅助夜间肌肤修复;
配合生活调整,效果翻倍
服用期间避免熬夜(23 点前入睡,减少津液耗损)、少吃辛辣、油炸食物(避免加重体内燥热,消耗津液);每天喝够 1500-2000 毫升温水(少量多次饮用,不一次性猛灌),配合膏方补充津液;同时减少频繁去角质、用过热的水洗脸,避免破坏皮肤屏障,加重干燥;
遵医嘱定制,不盲目用成品
需由专业中医师结合体质(如是否有阴虚兼气虚、湿热)、皮肤问题(干燥偏重或脱屑偏重)定制膏方,避免自行购买 “通用润燥膏”—— 成品膏方无法适配个人体质,可能不对症,甚至因含温燥成分加重皮肤干燥。
秋冬皮肤干燥不是 “小问题”,长期忽视会加速皮肤老化,还可能反映体内阴虚隐患。“‘滋阴润燥膏方’通过内在调理补充津液,让皮肤水润从根源实现,这种‘由内而外’的养护,比外在涂抹更持久、更健康 —— 秋冬坚持调理,既能改善皮肤状态,又能养护体质,为来年肌肤健康打下基础。”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