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肿瘤术后患者想通过膏方调理身体、促进恢复,却纠结 “能不能吃普通膏方”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张晖指出,肿瘤术后患者体质特殊,存在 “正气亏虚、余邪可能未清” 的情况,普通膏方多为通用滋补配方,盲目服用易加重身体负担或影响恢复;必须选择 “定制款” 膏方,根据术后具体体质、恢复阶段辨证配制,才能既安全又对症,助力术后康复。
肿瘤术后为啥不能吃 “普通膏方”?3 大风险要警惕
张晖专家解释,普通膏方未考虑肿瘤术后患者的特殊身体状态,盲目服用可能引发多重问题:
加重身体负担:肿瘤术后患者脾胃功能多较弱,普通膏方常含大量滋腻药材(如熟地、阿胶),不易消化吸收,可能导致腹胀、食欲不振,反而影响营养摄入,延缓恢复;
可能 “助邪”:部分患者术后仍有 “余邪残留”(如炎症、肿瘤细胞微小病灶),普通膏方若一味强调 “大补”,可能为余邪提供 “养分”,增加健康风险;
忽视个体差异:不同肿瘤术后(如肠癌、胃癌、乳腺癌)、不同恢复阶段(术后 1 个月、3 个月)的患者,体质差异极大 —— 有的偏气虚,有的偏阴虚,有的兼痰湿,普通膏方无法适配这些差异,调理效果不佳。
定制款” 膏方好在哪?2 大核心优势贴合术后需求
肿瘤术后 “定制款” 膏方通过专业辨证配制,能精准匹配患者需求,相比普通膏方优势显著:
兼顾 “扶正” 与 “防邪”:定制膏方会根据患者术后 “正气亏虚程度” 与 “余邪情况” 调整配方 —— 若正气虚明显,会加入温和补气养血药材(如黄芪、党参、当归),避免滋腻;若有轻微炎症或余邪倾向,会少量搭配清热解毒、理气散结药材(如金银花、陈皮、郁金),既补正气又防邪扰,平衡调理更安全;
适配术后体质与功能:针对术后常见的脾胃弱、消化差问题,定制膏方会加入健脾开胃药材(如山药、茯苓、炒麦芽),帮助消化吸收,避免补药伤胃;针对术后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、伤口愈合慢,会侧重气血双补,同时加入促进修复的食材(如红枣、枸杞),助力身体机能恢复。
“定制款” 膏方怎么配?核心是 “3 步辨证”
肿瘤术后膏方定制需精准辨证,通常遵循以下 3 步,确保安全对症:
第一步:辨恢复阶段 —— 术后 1-2 周(恢复期),以 “清淡养脾胃、轻微补气” 为主,避免 heavy 滋补;术后 1 个月以上(康复期),若脾胃功能好转,可逐步增加补益力度,兼顾气血与脏腑调理;
第二步:辨体质状态 —— 气虚者(乏力、气短、易出汗)侧重补气,用黄芪、白术;阴虚者(口干、潮热、睡眠差)侧重滋阴,用麦冬、玉竹;气血两虚者(乏力 + 面色苍白、头晕)则气血双补,搭配补气与补血药材;
第三步:辨肿瘤类型与治疗影响 —— 如化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脾胃更弱、免疫力低,配方会加强健脾与提升免疫的药材;放疗后可能有阴虚内热,会增加清热滋阴成分,规避可能加重不适的药材。
术后吃 “定制膏方”,2 点注意事项要牢记
遵医嘱服用,定期调整:定制膏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,按建议剂量(通常每日 1 次,每次 10-15 克,温水冲服),避免过量;服用 1 个月后复诊,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配方,适配体质变化;
结合饮食与休息:服用膏方期间,饮食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避免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减少脾胃负担;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劳累,为身体吸收膏方养分、促进恢复创造条件。
肿瘤术后调理不能 “跟风吃膏方”,普通膏方不适合特殊体质。“只有通过专业辨证的‘定制款’膏方,才能既补充正气、促进恢复,又避免风险;术后患者若想通过膏方调理,务必先找专业医师评估体质,定制专属配方,才能安全对症,助力康复。”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