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术后患者常担心 “病情反复”,想通过调理提升免疫力却不知选择何种方式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张晖指出,胃癌术后可通过 “扶正抗癌膏方” 调理体质,降低复发风险 —— 这类膏方以 “扶正固本、兼顾抗癌” 为核心,能弥补术后气血亏虚,增强机体免疫力,改善胃肠功能,为身体筑起 “防护屏障”,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辨证使用,避免盲目进补。
术后吃膏方,核心是 “辨证施补 + 扶正抗癌”
张晖主任从中医理论解释,胃癌术后患者多存在 “气血两虚、脾胃虚弱、余毒未清” 的病机特点,膏方调理需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:
适用逻辑:手术创伤会耗伤气血,导致正气不足,免疫力下降,易受 “余毒” 侵袭引发复发;“扶正抗癌膏方” 通过补益气血、健脾养胃,恢复机体正气,同时辅以少量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的药材,抑制 “癌毒” 滋生,实现 “扶正不留邪、祛邪不伤正”;
优势特点:膏方药性温和、作用持久,能将多种药材有效成分浓缩,便于长期服用;相比汤剂,膏方口感更佳、服用方便,更适合术后需长期调理的患者;
误区纠正:并非所有术后患者都适合吃膏方,若存在急性炎症(如胃痛、发热)、消化不良(如腹胀、腹泻)或肝肾功能异常,需先改善症状再进补;也不能盲目选择 “通用膏方”,需结合体质辨证定制。
“扶正抗癌膏方” 如何防复发?3 大作用机制
“扶正抗癌膏方” 通过调理机体内部环境,从根源降低复发风险,具体作用如下:
补气血强免疫,增强抗病能力
膏方中常用黄芪、党参、当归、熟地等药材,能补充术后流失的气血,提升机体免疫细胞活性,增强巨噬细胞、淋巴细胞对异常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,减少 “癌毒” 残留引发的复发隐患;
健脾胃调功能,修复胃肠损伤
术后脾胃功能虚弱,易出现腹胀、食欲不振等问题,膏方中加入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陈皮等健脾养胃药材,能改善胃肠蠕动,促进消化吸收,恢复胃黏膜功能,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支撑,避免因 “脾胃虚弱” 导致正气进一步耗损;
清余毒固根本,抑制癌毒滋生
针对术后可能残留的 “癌毒”,膏方中会辨证加入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、夏枯草等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的药材,在不损伤正气的前提下,抑制异常细胞增殖,防止 “癌毒” 扩散或复发,同时改善体内 “痰湿”“瘀滞” 等易滋生癌毒的环境。
张晖主任:术后吃膏方,需遵守 3 个原则
辨证定制,拒绝 “通用方”
需由专业中医师结合术后病理报告、体质特点(如气虚、阴虚、痰湿)、症状表现(如是否有反酸、乏力)制定专属膏方,例如:气血亏虚者侧重黄芪、当归;脾胃虚弱者侧重白术、山药;余毒明显者可少量加入半枝莲,确保 “一人一方”;
把握时机,避开 “不适期”
术后 1-2 个月,若伤口已愈合、消化功能基本恢复(无明显腹胀、腹泻),可开始服用膏方;若仍存在急性并发症(如倾倒综合征、反流性食管炎),需先通过药物或饮食调理改善症状,待身体稳定后再进补;
规范服用,配合生活调理
膏方通常每日服用 1-2 次,每次 15-20 克,用温水冲服,避免空腹服用(减少胃肠刺激);服用期间需忌生冷、辛辣、油腻食物,戒烟限酒;同时保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(如散步),才能让膏方调理效果最大化。
胃癌术后膏方调理是 “长期工程”,需 “专业指导 + 耐心坚持”。“‘扶正抗癌膏方’能帮患者调体质、防反复,但绝非‘万能药’,需结合定期复查(如胃镜、肿瘤标志物检测),才能全面监控病情 —— 在中医师指导下科学进补,配合健康生活方式,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复发风险,助力术后长期康复。”
(文章来源:39健康等网络健康科普平台)